關於我自己

我……很胖!我要瘦下來。

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

20121204數學教學演示省思

教師準備時間:12:30-6:10共5小時40分
學生準備時間:15分鐘寫學習單
教材準備:學習單與課程內容由武治提供。簡報由伶宜套用武治的模式
學生經驗:已上完速度單元(前後至少6節課)
課程流程:
第一節:
1.問成正比的關係,下列哪個條件符合?
2.針對學生的前置作業學習單進行除錯與修正(老師引導學生上台發表,每組一次派一個人上
   台)
3.修改自己的學習單/下課後仍有四位同學不知如何繪製成正比圖
第二節:(正式開放式課程,有教授入班指導)
1.概念學習(窮舉):針對題目進行發表與討論(廣泛收集學生的想法)
2.具體的概念:提醒學生在繪製成正比圖形前,從我們學過的經驗中題目會提供什麼來幫助我們畫圖?(生表示表格,於是幾乎六組學生都開始製作表格)
3.定義的概念:帶入速度是距離和時間的比值,強調單位時間內平均移動的距離。
  平均1分鐘移動多少公尺?            對偶關係:平均1公尺走多少分鐘?
 方法一:
分  公尺     分     公尺
 4  :   9    =   1    :   (  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=  (  )  :    1   透過找1的方式來定義。
方法二:
4分     9公尺
1分     9/4公尺
4.規則學習:可以用比的方式讓學生熟練找1,不一定要強調(問智偉,忘了)
5.高層次:教師佈高層次理解題型,讓學生可以進行思考與討論。

學生課堂出現的錯誤:
學生問題理解錯誤:
平均1分鐘移動多少公尺?問的是時間
平均1公尺移動多少分鐘?問的是距離
【老師布題時,學生不了解題意而走錯方向,立即拉回重新解釋題意(rephrase),在問距離還是問時間的部分曾經帶著學生針對問題再次解釋。】
Rephrase:請學生進行上述答案除錯時,也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解釋自己說的內容(而不是由老師進行解釋)
【主任指導】
1.從學習共同體的觀點:
美國:小組中一個主導整個任務也可以。
日本佐藤學:
(1)每個人都要在小組內提供自己最大的貢獻,即使只是聆聽,也要知道自己是否理解這段內容。提出自己的疑慮(適時求救)。透過分工合作快速達成任務/目標。
(2)教師要到各組去聽,觀察學生是否進到課室來參與討論,而不是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。
(3)此次教學是幾個高成就學生主導,少數孩子並未能開口參與討論,可以再斟酌。
          師回應:
          a.討論的開始還是要讓高成就主導,帶領大家如何去討論與把想法寫下來。
          b.接下來會再利用各種課程讓其他學生加入討論與發表。
          c.有些孩子由於缺乏自信,因此會先讓孩子立於聆聽的安全位置,確定課堂討論都懂,  
          d.利用下課檢核、或設計課堂討論內容學習單讓孩子習寫。
          e.待學生自信心建立後,再考量如何分組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討論的風氣。
【教授指導】
1.要考量一節課可以上的內容,只有一題是不夠的。最好還要有高層次的解題才完整,不然會
   被質疑這套教學的可行性。
2.Rephrase的使用時機。
3.減少小組上台發表的時間:例如讓有迷失概念(討論錯誤的)上台發表;討論完整或高成就
   的學生進行批判。大概二組就可以了。
【教師教學修正】
布題:
(1)4分鐘走9公尺,問的是時間或距離?
          9公尺走4分鐘,問的是時間或距離?
(2)從速度來看:分速換算成秒速:乘以六十還是除以六十?請說明你的理由。
          從時間來看:分換成秒,要乘以六十還是除以六十?請說明你的理由。

【教學演示的心得】
1.一如前言,有人幫忙觀課是一件很棒的事情。雖然前置工作有點辛苦,不過如果能夠從中讓
   自己和學生少走點冤枉路也是很棒的。(窮究學問而不只是單向接收)
2.學生的優質不在話下,但這些拔尖的人才都是自小就接受家裡的薫陶,在外加強數學,因此
   累積相當多的知識,飽讀詩書,學以致用。每當班上進行討論時,有些人神遊,總會把他們
   拉回來,告訴他們:這些人正分享他們努力的成果,有人幫你增長見聞與知識,怎可錯過大
   好機會呢?漸漸聽者眾,神遊者少。神遊者也會在老師自己出的試題卷上深刻體會上課不專
   心聽的下場。浪費時間又考很爛!(雖然我同意學生不專心老師也有責任)
3.學生提供的錯誤答案是有價值的,它往往能夠帶來更多的討論與省思。
4.感謝智偉演示前一天的提醒:教師少說,學生多說。看了班上的學習單,幫助我釐清方向。
5.武治不愧是劉老師的得意門生,設計的學習單與上課流程完全符合劉老師提的理論,還幫忙
   看了上課的ppt及分享自己的做法。
6.即使是班級討論,也不代表要全班鬧哄哄才能討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